淄博制酸厂新中国成立前称“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化学总厂”,原为生产火药支援解放战争而设。博山的制酸工业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48年7月华东财办工矿部在夏家庄镇原山东电化厂址开工兴建制硫酸的工厂,以胶东、渤海、鲁南3个兵工厂800多名军工人员为主,时称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化学总厂。
1949年底,酸塔基础以及火药厂房已基本建成。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性胜利,遂逐步改产硫酸、硫酸铝等基本化工原料,厂名先后变更数次: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称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化学工业局制酸厂,1950年10月至1951年11月改为华东工业部山东化学工业局制酸厂,1951年12月至1953年10月易名华东工业部山东制酸厂,1953年11月至1955年2月改为山东制酸厂,1955年3月至1958年4月改为山东省工业厅制酸厂,自1958年5月31日起定名为山东淄博制酸厂。除1962年6月至1979年12月为省属企业外,其余皆属淄博市化学工业局领导。
1950年10月投产硫酸生产,同年开始试制硫酸铝[(Al。(SO)。],1951年正式投产,年产精制硫酸铝381吨,当时在国内仅此一家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出口贸易和国内工农业生产之需,因此边生产边扩建。到1957年,硫酸焙烧系统块矿炉由1952年的24只增加到60只,制酸系统由原来的英美五塔式改为苏联的七塔式,粉碎系统由大碾改为雷蒙机,焙烧反射炉由蛇铅管改为搪瓷钢管。1959年产量已达33845吨(其中精制硫酸铝26470吨,粗制硫酸铝7375吨)。1963年,《大众日报》《淄博日报》分别介绍了该厂勤俭创业的精神,1965年采用冷冻结晶法试制成功特级硫酸铝,生产工艺也由常压反应改为加压反应。
人民日报 1964年2月26日 第一版转第六版《淄博制酸厂勤俭创业坚持不懈-把“老八路”作风当做传家宝,年复一年发扬光大》,详细介绍了淄博制酸厂艰苦创业的历史。
两位老军工领导,亲密的合作伙伴。右一是老厂长宋书志,左一是老党委书记钟耕祯。
1972年建成硫磺制酸系统。1975年增建了合成洗涤剂车间,改进更新了硫酸铝生产设备,改造扩建了矿石制酸系统的熔炉(此种炉为国内首创,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亚硫酸铵[(NH4)S0,]1976年筹建回收制酸尾气(含SO)生产亚硫酸铵系统,于1977年投产液体亚硫酸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届淄博制酸厂领导班子成员。左一是时任副厂长董平(后任酸厂厂长,又调任淄博市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经理),左二是时任厂长宋书志、左三是时任党委书记钟耕祯、右一是时任党委副书记赵贻志(后任厂党委书记);后排左一是时任副厂长梁传芳、左二是副厂长郑作华、右一是副厂长单方泉。
1981年转产酸性高浓度亚硫酸铵还原剂。该厂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成绩突出。1976年投资7446万元,建成的尾气回收装置一氨法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生产亚硫酸铵,使排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1979年,对硫酸一系统的水洗净化改为稀酸洗净化,于1983年投产,有效地防止了对孝妇河的污染;对洗衣粉车间的粉尘污染,采用了风提、密封、负压、旋风除尘、袋式除尘等技术,基本得到了解决;与北京钢铁研究院共同对熔渣炉炉渣直接炼钢和烧结炼铁进行了试验以及对铝矾土渣进行生产硅酸钠的试验。两项化工废渣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成为炼铁、水泥工业的优质原料。锅炉烧渣全部用于建筑业对硫酸系统高中温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先后安装了3台中压余热锅炉,高温余热利用率96%,每年节约标准煤2900余吨,中温余热通过和空气换热,获得350℃以上的热风,每年节约柴油500余吨,并清除了洗衣粉尾气因燃油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1980年和1983年曾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化工厅治理污染先进单位。1978年,该厂总产值突破了2000万元,硫酸、硫酸铝多次被化学工业部及山东省评为优质产品。至1985年底,上缴利税累计总额11127万元,相当于历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4倍。其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硫酸年产12万吨,精制硫酸铝年产3.5万吨,液体二氧化硫年产1000吨,合成洗涤剂年产1万吨,其中硫酸、精制硫酸铝的生产规模在省内居于首位。
1986年,先后建成1000吨聚合氯化铝和年产1500吨无铁硫酸铝两套生产装置,产品投入市场后经济可行。1987年,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改工程矿石制酸系统熔渣炉工艺(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改沸腾炉工艺技术改造工程竣工投产。该工程施工期13个月,累计投资740万元,新建沸腾炉、余热锅炉、电收尘、矿石粉碎四大装置,成为全省第一家单套年产10万吨的硫酸生产系统。
国家化工部和省化工厅代表、淄博市副市长刘建业、经委主任曹钟书、博山区委副书记张玉武参加竣工典礼表示祝贺。该硫酸系统投产后,吨酸节电40度,多产蒸汽600公斤,1988年产量达98992吨,占全省总量的13.51%。生产规模居全省第1位。
1988年底,累计投资468万元,建成全省首家1500千瓦硫酸余热发电装置和20吨自控工业锅炉,补充和满足了企业供电供汽需要。在调整试运行两年后,1991年3月1日,硫酸余热发电装置并网运行,全厂用电负荷降低40%,万元产值电耗降低14.7%,当年累计发电421.16万千瓦。因硫酸生产变化余热供应不足,1993年后停运。
1988年革命薪火代代传、胶东寻根行活动。宋书志老厂长将象征薪火世代相传的火炬交给杨德校厂长、丁希福书记、董心一主席,为远赴胶东寻根壮士送行。
1988年开始,陆续投资200余万元,先后扩建硫酸铝生产系统反应工序和沉降工序,当年产量55233吨,1989年产量56737吨,1990年产量58850吨。最高年产量1992年59155吨,均占全省总量的65%以上,约占全国总量的10%。多年居全国最大规模地位。
洗衣粉生产装置磺化、喷粉、包装设备不断更新改进,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9年首破万吨达到11001吨,1990年产量11666吨,1992年产量12591吨,1995年达到12839吨;产品花色品种陆续增加到8个。洗衣粉年生产规模2万吨,在全省居第4位,1995年后位次下滑。
亚硫酸铵生产装置不断改进氨吸技术,1988年产量达10545吨,占全省总量41%。1989年突破设计生产能力12000吨达到14074吨,最高年产量1992年达到17365吨,多年居全省首位。
1991年6月,改扩建柠檬酸钠法液体二氧化硫装置投产,当年产量2164吨,比上年提高31.87%。最高年产量为1992年的3133吨,长期居全省首位。1992年5月1日,旨在开发高档油漆、高档试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白塔新厂区奠基。市、区领导韩新民、曹钟书、邹大民、贺连春及市、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奠基仪式并讲线日,化工部部长林殷才、省化工厅长刘旺视察并题词。新厂区建设一年余,累计投资1080万元。
1992年10月5日,企业自行研制的第一个精细化工产品高纯超细氧化铝粉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并申请国家专利,1993年1月投产至1997年底累计产量56吨。1992年12月2日,硫酸铝蒸发工序高温钛材采用阳极保护技术通过化工部鉴定,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应用生产五年来延长设备运转周期两倍以上,显著节约设备投资和维修费,降低了蒸汽消耗。1993年11月,累计投资420万元的硫酸新转化器接通使用,使硫酸系统后程制酸能力提高到年产12万吨。1994年底,蒽醌装置改造设备扩产能力。1995年产量达到974吨,比去年提高产量37%。1996年11月底,投资460万元的热管蒸汽锅炉接通硫酸生产系统,投入运行状况良好,实现了生产良性循环。锅炉特点是受热面积比增加,烟速慢磨损差,传热系数低腐蚀弱,岗位操作自动简便,弱点是同比产汽量略低,检修比较繁琐。该锅炉系全国首家应用于硫酸生产,运行情况受到化工部重视。
主导产品之一硫酸铝从1956年为全市4种化工出口产品之一,主要出口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出口量10749吨,出口值超过100万元。到1985年累计出口105435吨。七五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硫酸铝出口势头强劲,出口较低年份如1989年的6053吨,较高年份为1992年10511吨,1993年的12099吨,1994年的12288吨,1995年的19867吨。“八五”出口总量58346吨,为国内最大出口厂家。1991年后又有聚合氯化铝、油漆和液体二氧化硫陆续出口。1986年至1997年,12年累计各产品出口总量82000吨以上,出货总值8500万元以上。其中1995年出货值1722万元,占全厂工业总产值13%。
1990年以来,所产7种产品30多个品种,全部被评为化工部或山东省优质产品。其中:1990年10月,化字牌工业硫酸被国家质量管理协会和国家质量审核委员会授予国家优质银牌奖。这是博山地区化工产品国家最高奖。1988年,化字牌硫酸铝连续三次获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不设国家级评比)第一名。省委副书记高启云题匾三连冠祝贺。1989年,液体二氧化硫获化工部评优(不设国评)第一名,美牌加酶加香洗衣粉获全省唯一优质产品。1986年1月,国家经委授予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国家环保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称号。1988年,省经委、省企协等授予山东省企业管理奖、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5月,化工部考核认为酸厂产品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管理各项指标,确已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要求,同意报批。
1990年初,国家经委、全国企业管理协会等向酸厂颁发国家二级企业名牌。1989年和1990年,分别获省质量管理奖和部质量管理奖。1991年,分别被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档案局授予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称号,为全市化工企业首家。
1990年,经市体改委和市公司协调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第50次会研究同意,于6月1日以淄政函(90)16号文通知,决定淄博制酸厂与淄博油漆厂进行合并。6月4日,两厂召开合并工作会议。会后,淄博制酸厂下文,决定原油漆厂改名为油漆分厂,实行独立经营核算。1996年11月,原油漆分厂按法律程序宣布破产。1993年2月2日,省体改委以(93)40号文通知,批准淄博制酸厂组建成立山东淄博三星化工(集团)公司。实际未运作。1997年9月30日进入山东新华医药集团而改称淄博制酸有限责任公司。(独立核算),期间新上产品“水杨酸”。其他产品仍延续老产品生产。
1986至1990年的七五时期,是酸厂发展史上最好时期之一。销售收入年递增率为16.5%,累计实现3.117亿元;实现利税年递增率为8.29%,累计实现4144万元;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04%,累计实现2.028亿元;主要产品硫酸、硫酸铝、洗衣粉产量年递增率分别为22%、3.26%、6.06%;技改投资累计达1706万元,固定资产达1亿元以上。淄博市《质量工作动态》第二期报道,1988年淄博驻地企业利润总额排序,酸厂居第9位,居市属企业第6位,居博山地区企业第1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国家统计局联合对1989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地区行业50家最大经济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进行评价,酸厂排华东地区50家最佳效益企业第4位。
《淄博市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计划》刊登,1990年酸厂以销售收入1.4343亿元和利税1994万元,在市政府重点支持的20个企业中分别居第4位和第3位。1989年,淄博市政府批准酸厂晋升国家大型(二)企业。1991年至1995年的八五期间,酸厂因市场经济内外因素制约,生产经营逐步出现困难。按1990年不变价统计,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6.913亿元,年递增率为负0.64%;销售收入累计实现6.5237亿元,年递增率为3.14%;出货值累计实现4772万元,年递增率为92.28%;实现利税和技改投资呈下滑趋势,白塔新厂区投资未产生效益;主要产品硫酸、硫酸铝、油漆、亚硫酸铵产量呈下滑态势。
固定资产有所增长,达到1.7亿元。1991年,化工部考核酸厂无机盐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等指标,报国务院生产办公室(经委)批准,与其它67家企业一同公布为大型(二)化工企业。1993年,国家统计局批准并向酸厂颁发全国500家最大化工企业铭牌,按利税总额排117位。“九五”期间的1996年、1997年,酸厂因市场竞争和油漆停产等原因,销售收入较八五平均水平明显下降,经营收入出现较大亏损。
1997年9月30日进入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改称淄博制酸厂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3月破产,2006年主厂区被中房集团收购,开发为住宅小区(翡翠园小区)。2009年淄博制酸厂破产终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7岁女孩收到清华大学建筑类录取通知书:专程到外婆家祭拜外公,再请木匠爷爷拆封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支持游戏《风暴之门》,英特尔发布 101.5768 WHQL 显卡驱动
台电预热 11 英寸平板电脑新品:90Hz 高刷屏、虎贲 T620 处理器
下一篇:河南省勇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